3月17日,远东联邦大学政治学教授别切里察在《论据与事实》(滨海边疆区版)发表文章,题为《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战胜新冠病毒》,强调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全人类共同威胁,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俄文文章链接:https://vl.aif.ru/health/kak_kitayu_udalos_pobedit_koronavirus
文章翻译全文如下:
历史告诉人们,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应对战争、恐怖主义、流行病等全球性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肩并肩共同面对威胁挑战,共同努力战胜它们。中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大国对此负有特殊责任。这些大国影响力巨大,不仅要为本国国民负责,也要为世界人民负责。
当代中国正是奉行这种负责任的政策,其基础是中国创造性的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推动共赢发展,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
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解决复杂国际问题的责任,致力于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携手应对自然和人为的威胁和挑战。共同抗击新冠病毒,恰好适应这一形式,因为新冠病毒不仅威胁着中国人民,也威胁着其他各国人民。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为全球大流行,114个国家超过11.8万人已确诊感染。虽然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国爆发,但也可能在其他任何地方出现。新冠病毒首先对幅员广阔、人口密集的中国发动猛烈攻击。而如今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在遭受新冠病毒的考验。同样受到考验的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起抗击疫情,这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久经考验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及其负责任的领导人,挺身直面挑战。
众多国外朋友给予中国道义和物质支持,超过170个国家和40个国际组织以慰问信或慰问电的形式向中国人民表达支持。超过60个国家宣布向中国抗疫提供援助和物资,其中俄罗斯向武汉提供了23吨医疗物资。令人感动的是,声援活动在全俄开展。例如,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远东联邦大学组织了“手牵手 心连心”活动,声援医护人员和患者的300张儿童画作已被运至中国医院。
目前中国已控制住疫情,3月12日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仅新增确诊病例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中国抗疫成功的关键是中国人民大无畏的勇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国家领导人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世界各国的鼎力支持。中国的成功为世界抗疫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中国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疫情明显好转,正走向结束。世界各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争取来的2个月“窗口期”,尽快遏制疫情扩散。
世卫组织和多家媒体一再称赞中国政府采取的史无前例的全面及时的大规模防疫举措,称中国极大提高了世界卫生防疫标准。1月12日,中国科研团队就破解出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世卫组织共享。中国正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宝贵经验。中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首个也是迄今最大的爆发地,刚刚稳定住国内抗疫形势,就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不必说中国向伊朗、韩国、意大利等国家提供医疗试剂、防护物资和派遣医疗团队等人道主义援助。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许多国家禁止医疗物资出口时,中国政府迄未限制任何医疗物资出口,尽管中国本身仍然需求很高。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病、生态等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和共同问题时,与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趋势日渐突显。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中国的责任体现在两个方向——国际责任和国内责任。这种责任的反面是有些国家奉行的“本国优先”的政策,即一切服从于本国利益,只关心本国事务,关注国际事务也只从本国安全的角度出发。在中国和全世界面临困难的这些日子里,西方不时发出关于“亚洲病夫”、“黄祸论”的可耻言论和卑鄙嘲讽,并非无心之举。西方不断挑衅中国以及俄罗斯等中国的友国,指责中国导致疫情,指责中国用新冠病毒污染了整个世界,也并非偶然。
面对不公平的指责和攻击,中国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我之前提到过的,成功遏制国内疫情并帮助其他国家抗疫的实际行动来回答。这难道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最好的证明吗?
帮助他国表明了中国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对拓展海外利益以及争取广泛支持的深刻理解,这也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展现大国形象的内在动力,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贡献。
新冠病毒与其它威胁人类的挑战和灾难一样,不仅考验着某个国家,也考验着整个世界。共同的灾难总是会使不同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但也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榜样。中国已做出榜样,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命运与共。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深化互信互助,尤其是在应对诸如新冠病毒这样的威胁人类的严峻挑战时。
2024-12-25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